
新闻资讯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揭牌成立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23 09:5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今天(11月30日)上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在张家港市揭牌成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俞孟蕻,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孙艳,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冯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崇珉、仇玉山,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等,以及国内外研发机构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揭牌成立
【概要描述】今天(11月30日)上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在张家港市揭牌成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俞孟蕻,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孙艳,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冯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崇珉、仇玉山,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等,以及国内外研发机构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23 09:54
- 访问量:
今天(11月30日)上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在张家港市揭牌成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俞孟蕻,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孙艳,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冯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崇珉、仇玉山,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等,以及国内外研发机构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的建设是市产研院与龙头企业深入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由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局、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张家港市南丰镇人民政府、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张刘瑜团队六方共同建设。
研究所以发展和推动苏州焊接产业为目标,将构建焊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苏州各产业深度融合合作,发挥公共平台在联通产业链上下游及吸引人才的优势,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支撑,填补国内高端焊接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空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一批高端焊接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焊接研究注入新兴力量和新方式,提升国内焊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焊接作为生产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被称为工业缝纫机,小到一枚集成电路芯片、大到一艘航空母舰,都离不开焊接。焊接已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在焊接领域,中国焊接装备数量、焊接材料产量全球第一,但大多是低端产品,在高温、低温、高强焊材及高端焊接装备领域,基本依赖进口或是国外企业在国内加工制造。
张家港是国内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最为集聚地区之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诉求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冶金行业代表性企业,位列“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93位,“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48位。多方共建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既是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实际需要,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国家友谊奖获得者、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顿焊接研究所中方院长郭瑞·弗拉基米尔
国家友谊奖获得者、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顿焊接研究所中方院长郭瑞·弗拉基米尔表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永钢集团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双方开展了两个批次四个项目的联合研发合作,并在持续推进中。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对国际创新的重视、各类扶持优惠政策,以及永钢集团产业发展的实力,让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团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冯翔
会上,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冯翔介绍了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他表示,今后将大力支持熔接技术研究所的发展,发挥大院大所与产品市场的桥梁作用。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崇珉
“此次的签约揭牌仪式,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多方强强合作,熔接技术研究所发展前景必将广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崇珉表示,熔接技术研究所的体制机制创新属性强,突出表现为市域组团共建、领军团队控股等方面,必将为张家港市研发机构建设提供更多模式经验,为“创新张家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
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表示,永钢将为研究所的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着力打通“行业堵点”;同时也将努力推进“产业、人才、管理、品牌”四个升级,把永钢打造成一家跨领域、跨区域、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力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将通过打造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开放式研发服务平台,在高端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及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